久草2/欧美另类z0zx974/日韩在线精品强乱中文字幕/japanxxxxfree韩国

銀行理財法人化“試水” 交行自貿區設資管中心

   “商業銀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迫切期望擁抱資產管理業務。”交通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馬續田的感慨言猶在耳,1月23日,交通銀行即在內部發布公告,為探索準事業部制運行機制,正式在總行層面成立“資產管理業務中心(資產管理部)”,并調整內部架構。

 
  事實上,早在2013年初,脫胎于交行金融市場部的資產管理部就已成立,屬總行一級部門,專門負責代客理財,將自營投資和代客資產管理分開。
 
  “去年底,總行召開二次改革研討會。為適應金融脫媒及利率市場化的趨勢,一些重點業務被突出。除資產管理部,還有6個部門未來要實現事業部制。”一交行總行人士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交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設立在上海自貿區,按照自貿區相關規定,將要實現獨立核算及獨立稅收。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銀行資管獨立法人僅一步之遙。
 
  按照馬續田的構想,銀行資產管理法人化可以經歷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先將各行的理財專業部門注冊為事業部,純法人體制。下一步做事業部的準法人制度,再通過幾年的時間過渡到公司制。”
 
  在他看來,允許理財機構在自貿區注冊成為資產管理經營機構,應該是監管部門可以采取的行之有效的一項措施。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最新獲悉,銀監會方面還沒有最終確認該中心是否具有準法人持牌經營資格。
 
  資管部擴容
 
  根據內部公告,新成立的資產管理業務中心將與資產管理部合署,設有7個二級部門。
 
  “資產管理業務中心增設了三個新的二級部門,分別是:資本市場部、結構融資部和專戶理財部。”一位接近交行總行的人士指出,這實際上是在原交行資產管理部基礎上的擴容。三個新增部門分別對應另類資管、投資銀行、對公理財板塊,但交行原有部門并未撤銷,反而將與之進行功能上的銜接。
 
  另外,資產管理部原四個部門也并入其中,產品管理部更名為業務運營部,原投資交易部更名為固定收益部,原風險審查部更名為風險合規部,原綜合運營部更名為綜合管理部。
 
  此前,原資管部門就已囊括個人理財、對公理財等的資金運作業務,包括代客理財產品的研發、投資運作、支持等流程。2012年交行將金融機構業務和投行業務從公司部獨立出來,成立了金融機構業務部和投資銀行兩大一級部門。此后,金融市場部中的代客理財業務也獨立出來,成立了資產管理部。
 
  “在權限上,新成立的資產管理業務中心亦將擁有更多的管理自主權。”上述人士續稱。比如,牽頭統籌管理全行表內表外、本外幣資產管理業務,整合業務資源、產品和服務體系;負責擬定全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規劃和經營計劃;擬定、完善全行資產管理業務各項規定、辦法、操作規程或實施細則等。
 
  此外,該中心還需負責牽頭設計、開發各類資產管理業務產品,負責產品代理銷售的審批;制定全行資產管理業務授權分行的準入標準、授權方案,落實授權分行資產管理業務的過程管理;牽頭制定集團內外資產管理業務合作機構的準入標準、授權方案及其他管理制度,建立監控退出機制。
 
  更重要的是,新成立的資產管理業務中心將具有完全獨立的風控能力。這將使資管部門的事業部及準法人制在較大程度上得以真正貫徹。
 
  逐步過渡至獨立法人
 
  “去年資產管理部在成立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并未擁有獨立自主的權利。”一交行總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在他看來,資產管理中心的成立很大程度上與去年以來監管層大力推進的“銀行理財轉型”相關。新成立的資產管理業務中心,將建立以業績激勵、人才激勵為主的薪酬機制,這將為交行及資產管理行業注入一劑強心劑。
 
  而因該中心位于自貿區,盡管銀監會尚未認證其“持牌資格”,但在部分人士看來,已經屬于事實上的準法人。
 
  實際上,去年以來,興業、光大、民生等多家銀行已經通過內部組織架構調整強化了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性。
 
  業內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商業銀行原有的“存款沖時點,存完放貸款,貸款存利潤”的業務模式逐漸走到盡頭,銀行轉型方向主要是抓中間業務收入,而中間業務中資管業務將是支撐起銀行轉型的重要一環。
 
  1月7日,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在2014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作為過渡,當前可在銀行內部設立理財條線事業部制度,徹底隔離代客、自營業務。而交行此舉,也將繼續貫徹上述精神。
 
  馬續田寄望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商業銀行資管業務的二次起航。不僅要使銀行理財計劃作為直接融資工具的制度安排要更為徹底,還要建立統一公平的資產管理體系和互聯互通的市場機制。
 
  言外之意,是要建立起融資工具的發行、交易市場;將銀行理財計劃作為長期的機構投資人引入到股本市場,即把場外股本、股權市場向理財計劃開放。
 
  另外,看國際經驗,馬續田認為只有把資產管理業務注冊成獨立的法人機構才能真正實現銀行資管從制度、資本、法人、人才管理上的真正隔離。
 
  “將來如果理財機構直接注冊為法人機構,有自己的資本金,所有的人員管理、投資風險控制都是自己獨立進行,就能真正徹底地貫徹‘柵欄原則’,貫徹風險隔離問題。”馬續田說。值得期待的是,10萬億銀行理財轉型的序幕才剛剛拉起。(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